“素人.森林集市”開業之日的下午,素人品牌創始人毛書虹女士與陶身體劇場創始人陶冶先生,進行了一場一個半小時的對談。這次對談的主題,叫“把生活和藝術給你”。
如果說素人,是把藝術和設計融入生活,變成日常穿著與使用的皮具物品。那么陶身體,則是將身體凝練為舞臺藝術,在劇場中呈現給觀眾。
兩個品牌雖在不同的領域行走,但理念與行事風格上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在“素人.森林集市”的新店中,陶身體延伸藝術服裝品牌DNTY也陳展其間,與大家相見。
主持人:我想先問問兩位是如何認識的?
毛書虹:是我主動的(笑)。我一次看到陶身體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發出來的所有信息和圖片,都太喜歡了,當時就問身邊朋友有誰認識他們,剛好有位朋友認識,就帶我見到了陶冶和段妮。一見面,我就覺得他倆特別的靠譜,特別的真誠,感覺不需要很多時間就能變成很好的朋友,覺得很親。
陶冶:其實在見到書虹姐之前,還有一段故事。2008年的時候,我住在東直門附近,在來福士閑逛的時候就看到一家非常干凈、簡潔的店,整個裝潢是純白的,店里的產品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干凈、純粹的一種設計感,也讓我很好奇背后的設計師。后來,當朋友說到素人創始人,我和段妮都自帶一種親切感,也是特別想要去見見。
陶冶:為什么我們叫陶身體,而不叫陶舞團?因為舞蹈用的是身體,而身體是自然、本源的媒介,所有的藝術,都是服務身體和打開身體感官的。舞蹈,是把身體的所有部分,哪怕是一根手指、一絲頭發都去表達出來,但并不是說必須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才能去跳舞,不是必須要活在舞臺的那束光下面。
所以,身體更具有延展性,它是開放的,你可以用身體去連接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去連接其他門類的藝術。
主持人:素人和陶身體的風格,包括兩位其實不約而同都提到了『做減法』這件事情,但如何讓它不是一種高冷的藝術,而是能跟使用者觀看者產生更多的關聯?
毛書虹:我自己喜歡的東西其實是很純粹、很簡單的,多了的都不想要。執著于“減法”的時候,可能呈現出的狀態會讓客人有點不舒服。所以,當素人的產品設計出來之后,我們會去獲取更多的用戶反饋和信息,然后,再去思考和調整。哎,是哪里不對了,為什么客人沒有讀懂,以及 ,我們真正想要傳遞的是什么。
其實,核心的價值點是把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傳遞給朋友們,但用怎樣的方式是大家更能接受的,這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部分,也會去思考更多新的方式和可能性。
陶冶:在我的創作當中,減法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它指向“你到底要什么”。我們不斷地通過舞蹈去確立,這個動作是不是我想要的,是不是直達我內在的。這個減法會規避掉不必要的內容,去掉干擾。
減法還有一個概念,相對于富足,它是另一個極端的呈現方式,我沒有任何選擇 —— 陶身體劇場在2008年創團的時候,物質相當的匱乏,非常的貧窮。那個時候我們就三千多塊錢,但是我們三個人的精神很富足,所以我覺得這兩個部分形成了我們前十年的創作風格。
在生活當中,你的樣子、你的態度、你的狀態、你的能量是可以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減法,對我的創作來講的話,就是如何去讓自己更加的清楚,我的方向是什么,并排除干擾地執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