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承認與否,快時尚行業對于環境保護愛好人士來說都是一個痛點。他們痛斥的不僅僅是快時尚行業,更是指向所有高消耗能源的產業。近日ZARA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為了減少微纖維排放,ZARA品牌的母公司Inditex旗下的ZARA Home發布了一款衣物清洗機,據說可以在衣物清洗過程中減少80%的微纖維釋放。一直以來,微纖維排放的污染都不容忽視。每年大約17.65萬噸的尼龍和聚酯位置的合成纖維來到自然環境中,帶來各種影響。而ZARA這方面的努力來到可謂足夠及時。
這次新產品是和德國的化工企業進行的共同研發,當然這也僅僅是行業合作之后的一個小里程碑,今后這些合作如果繼續,相比會帶來更加有效的收益,包括盈利和環保等多方面的。其實除了關注終端排放做出的各種嘗試,ZARA也在減少品牌旗下產品的浪費。比如從進你那11月14日開始,品牌就不再提供紙袋和信封袋,而所得的款項也會捐助給社會公益項目,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一方面是在不遺余力的進行品牌形象的優化,另一方面,來自ZARA員工方面的反饋卻并不如此。近日還有消息透露ZARA總部遇到了員工罷工漲薪,要求得到一次性的獎金補償,并要上調月薪。面對市場的通脹水平,員工漲薪確實勢在必行。不過這種狀況的出現是在ZARA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產品價格上提升的結局,不由得令人意外。也許對整個快時尚行業來說,面對多重壓力和夾擊會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常態。
一邊是價格高漲,一邊也遇到員工罷工,但ZARA賣得速度也開始減緩了。此前不久還有人發現在望京的凱德MALL的ZARA閉店了,雖然這是應對中國市場特別時期的手段,但大抵其他城市和國家的境況也都沒有基本的改觀。這種狀態下如何讓品牌走向健康發展,確實需要一把手的定力和水平。
好在無論快時尚行業如何變遷、變革,甚至改頭換面,人們對于時尚行業的需求是不會消失的。尤其是對于快時尚行業這類可以迅速帶來更多消費滿足的行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