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28日,第十四屆全國針織科技大會暨中國(義烏)無縫針織國際論壇在浙江義烏舉行。大會以“創新驅動·數智引領”為主題,匯聚針織行業精英,深入交流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會議聚焦行業痛點,探索未來新徑,為針織業創新升級獻智。此次盛會不僅是技術碰撞,更是針織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教授及博士生導師朱美芳,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原會長楊紀朝,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博士及研究員周密等有關領導和嘉賓,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及其各分支機構會員,全國各地針(紡)織行業協(商)會、行業管理部門及產業集群負責人,專家學者,以及來自產業鏈上下游的科研院所、企業代表等2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會議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主辦,浙江省無縫織造行業協會承辦,義烏市盈云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并得到了上海青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輕�服裝AI、江蘇三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恒申美達新材科股份公司、中國恒天立信國際有限公司、義烏市弘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院士把脈
創新賦能 人工智能是解鎖未來纖維科技的關�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當前,高性能纖維與復合材料、功能纖維與低維材料、環境友好與生物纖維材料是行業重點研究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教授及博士生導師朱美芳以《從貼身到戶外:針織科技的跨界革命與場景化創新》為題,著重就功能性紡織品的發展路線、場景化應用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詳細介紹了芳香微膠囊負載的功能性紡織品、柔性傳感凝膠纖�-生物信號監測、戶外輻射制冷綠色纖維素紡織品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創新�
為滿足紡織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 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應重點加強智能可穿戴裝備研發應用、推進企業從制造到智造轉型、加快紡織全行業的平臺建設和發展。其中,推動纖維高端化發展,就要提高常規纖維附加值,提升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水平,加大纖維及紡織品功能化和場景化創新,從而推動數字化改造�
今后,跨界革命和場景化創新可重點關注健康監測與醫療康養、室內戶外與特種防護、人機交互與智能生活等領域。纖維及紡織品的研發要推進各類技術的深度融合及跨領域的應用、實現智能織物的個性化與定制化的發展、實現成本的降低及提高市場的接受和普及率、深化產業鏈協同發展助力產業升級實現規模化生甀其中,建設地方/國家產業平臺,形成“智�+綠色”產業生態尤為重要�
會長解析
堅定信心 將外部壓力轉化為結構性升級新機遇
“近年來,中國針織產業持續釋放澎湃動能,規模優勢與體系優勢形成‘雙輪驅動’。”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作中國針織行業形勢分析時指出,在產業格局上,目前我國針織服裝產量全年穩居服裝總產量的68%以上,功能性運動服飾、醫療健康紡織品、智能交互服裝等新興品類蓬勃興起,為針織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增長點;在技術創新方面,針織行業的全流程化智能建設穩步邁進;此外,綠色發展理念始終貫穿于針織產業的全鏈條,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進入2025年以來,行業生產運營總體延續了上年的發展態勢。受益于促內銷政策效應持續釋放、較低的上年基數及搶出口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實現平穩開局。主要表現為:營收延續增勢;運營效益平穩;出口市場美國增長突出;內銷企穩復蘇。建議企業要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以多元化市場破解關稅困局,以數字化賦能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我們要堅定信心,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加速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專心做好自己的事,將外部壓力轉化為結構性升級的機遇期�
專家分享
協同創新 共建產業新質發展新生�
“針織AI作為關鍵技術,已貫穿設計、生甀質控、物流、營銷全鏈條,正推動產業生態全面升級。”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專家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江南大學針織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蔣高明以《AI技術在針織產業的融合創新》為題,結合大量應用案例,從當前AI發展瓶頸、智能設計、智能生甀智能營銷四個方面進行了分享。他指出,通過AI設計,企業可實現用戶需求挖掘、服裝流行趨勢預測、圖案生成等,AI設計流程從趨勢輸入到虛擬樣衣生成最短僅需4小時。在智能生產方面,AI技術可實現智能排產、經編生產疵點在線檢測等,優化生產流程,大大提升生產效率與質量�
他強調,AI技術作為針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核心力量,已經展現出潛力和價值。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針織AI技術將在針織行業的各個環節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AI賦能針織產業全鏈路變革,不僅可實現企業降本增效與可持續發展,還能加快全鏈路智能化轉型,提升市場競爭力�
“熱管理不僅可以提升個人舒適度,應用于醫療健康,還可實現能源效率的提升。電紡納米纖維提供了一個輕便、靈活且效率的解決方案,成為下一代熱管理系統的理想平臺。”香港城市大學博士雷樂琪以《電紡納米纖維材料在熱管理服裝上的應用》為題,結合大量應用案例,從熱管理系統的重要性、電紡技術的最新進展及其在功能材料中的應用、熱管理系統的研究現狀、具體案例以及其他領域的整合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享�
她表示,在紡織領域,電紡技術主要體現在功能性材料領域的應用,具有輕質化、功能多樣性、防水、熱舒適性等特性。熱管理系統主要應用于傷口的繭狀敷料、仿生多重防護膜、可穿戴過濾系統、全纖維定向導濕電子皮膚等方靀“當前電紡和熱管理系統面臨的挑戰主要是最大化熱管理效果、環境適應性、可擴展性和可持續性以及跨學科整合。�
“錦綸之所以受歡迎,是其本身兼具親膚感強、無過敏反應、輕如羽絨、柔如羊絨等諸多特性,同時還具有耐磨性強,強度高的優點,在紡織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場景。”廣東恒申美達新材料股份公司技術主管梁鐵賢以《錦綸研發新進展及其在針織領域的應用》為題,結合企業發展,詳細就錦綸特色產品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他介紹,根據錦綸不同特性,市場開發的產品應用范圍廣泛。其中,在差異性方面,開發了復合彈性纖�-尼拉、高強牽伸絲和彈力絲、異染纖維、輕質纖維等產品;在功能性方面,開發了阻燃纖維、抗菌防霉紗線、聚能蓄熱、涼感纖維、抗紫外、抗靜電等產品;在綠色化方面,開發了再生聚酰�6產品;未來在智能化方面,正在研發溫致變色纖維、相變儲能纖維等產品。“雙碳”背景下,今后錦綸的發展趨勢將朝著融合創新,功能�時尚、綠色方向發展�
“耐候、宜人是好材料、好面料的首選。”江蘇三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互聯�&市場營銷部總監孟紅軍以《差異化復合材料的應用解決方案》為題,結合企業產品開發和應用案例進行了分享。他詳細就當前市場上輕質纖維、冬暖纖維、助眠纖維的特性進行了介紹,并就如何纖維減少掉毛以及未來纖維的發展趨勢和生物基材料的產品開發進行了分享。今后,超仿生系列、白色石墨烯滌綸、纖維組合將是主要趨勀�
他介紹,為了迎合新消費需求,公司以PET、PBT、PTT三種材質為基礎進行雙組份開發,形成了非氨彈性纖維、新功能性纖維、彈力復合纖�3條產品主線,并確立了“綠、輕、彈、涼、暖、柔�6個產品開發方向�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向新向好,發展新動能加快壯大。雖然外部環境變化帶來不少困難,但我國經濟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發展前景長期看好。”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研究員周密以《當前國際貿易的形勢及分析》為題,并結合行業發展,詳細就美國對等關稅的背景、目標與邏輯,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態,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外貿面臨的形勢等進行了分享。他指出,中國外貿具有較強韌性,在經濟中扮演重要作用。盡管內外部形勢嚴峻,但把握關鍵時期新特點,推動外貿加快轉型升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針對當前形勢發展,他建議,企業要做好供應鏈關系與價格機制梳理,針對重點區域強化價格影響能力,加強已有關稅應對經驗教訓學習,關注國內市場發展特點響應需求,防止內卷式競爭和踩踏式走出去�
28日上午會議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李紅主持�
同期活動
分論壇一
分論壇二
為深入探究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加強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構建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競爭力提升體系,全面增強針織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28日下午同步舉辦“第十四屆全國針織科技大會經緯編專場”和“中國(義烏)無縫針織國際論壇暨浙江省無縫織造行業協會主題年會”。此舉旨在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榮譽見證
科技創新助推行業高質量發�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張希成宣讀了“關于發布第十四屆全國針織科技大會優秀論文的決定”,《機器人頸關節包覆用針織全成形圍脖設計與開發》等 25 篇論文榮獲第十四屆全國針織科技大會優秀論文(名單見文末附件),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專家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楊啟東、副主任陳南梁頒發了證書�
參觀活動
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技術促發展
29日參觀活動,首先來到了2025 PH Value 中國(義烏)國際針織供應鏈博覽會。博覽會上匯聚了全球的采購商、供應商和行業專家,展示了針織行業的最新產品和技術。我們看到了各種創新針織品,充分展現了“綠色、科技、時尚、健康”的設計理念,了解了行業最新的市場趨勢和發展動態�
隨后,參觀了義烏市盈云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針織行業專業平臺與服務提供商,盈云科技擁有完整的行業各環節整合能力。公司負責人介紹了他們的業務板塊和發展現狀,以及在技術創新方面所做的努力,加深了我們對針織行業供應鏈的理解,也為未來的行業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機會�
附件�